小提琴家所追求的目標是能豪不費力地演奏出好聽的聲音,,有成就的小提家認為能演奏純凈、優(yōu)美的聲音是取得最高成就的標志之一,。小提琴演奏中的飛跳弓,、滑音 等一些高難度技巧確實為演奏者所向往,但是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技巧確是最重要的,。下面談談小提琴演奏基本技巧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只有認真理解這幾個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和 真正含義,這將使一個演奏者從中受益,。
一,、提琴的方法
提琴是小提琴演奏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雖然看起來并不 是重要環(huán)節(jié),往往正是演奏中許多毛病的來源,。正確的姿勢是把小提琴放在鎖骨上,,用左下鄂將它夾住,尾板對準喉嚨中間,,琴身與人的肩膀構成45度角,,但是在 演奏中,有些人對持琴不太重視,,往往用下鄂夾琴,,這樣會使演奏者感到不舒適,會產(chǎn)生僵硬的感覺,。還有琴頭過于偏低,,琴頭過低就會給左手增加重量,弓子也容 易滑向指板,。關于演奏時琴頭的高度問題,,高一點比低一點好。高的琴頭可以把提琴的重量倒向脖子和戶膀,,演奏高把位時還比較容易,。就持琴而言,切記不要使用 蠻勁和任何強制性的力量來破壞自然環(huán)境,、連續(xù)的平衡關系和平衡系統(tǒng),。對于一些脖子長的人來講,使用肩墊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但一定要注意肩墊的形狀,,形狀要 正確,在演奏中不是所有的人都采用肩墊,,對于脖子短的人來說不用肩墊效果更好,。
二、運弓的技巧
對一首樂曲是否演奏得優(yōu)美動聽以及能否恰當?shù)乇憩F(xiàn)樂曲內容,,是和運弓的好壞分不開的,。運弓在小提琴演奏中起關鍵性作用,因此要特別重視運弓的練習和掌握一些相關技巧,。
運 弓時,,整個上肢都在運動,主要環(huán)節(jié)是下臂的伸曲運動,,同時上臂,、腕與指要協(xié)調配合。有些初學者在運弓時,特別是在拉到下半弓時,,大臂夾著,,這是一種毛病, 拉G弦時,,大臂應抬得于肩同高,,因右臂隨著拉奏各條弦的活動角度是各不相同的,拉D,、A,、E弦時可順序略為放低,但肘部不能抬得高過手腕,。
拉全弓 時如何把聲音拉得平均呢,?關鍵在于運弓時食指要掌握好力度的變化(中指是配合食指的)。也就是拉上半弓,,食指按弓的壓力要大,,小指應很松馳地放在弓桿上 面;拉下半弓,;食指對弓的壓力要小,小指應適當頂著弓桿,。只有這樣來控制弓的力度變化,,全弓拉出來的聲音才能平均。在運弓中,,無論是往弓根走,,還是往弓尖 走,各種運弓動作都要自然地結合成為一個協(xié)調的總體,,要把每種成分平衡得恰如其分,。
三、發(fā)音練習
聲音 可以分為樂音和噪音,。樂音由周期的有規(guī)則的振動所產(chǎn)生,,它有三個突出的特點:強度、音高,、音質,。樂器的音色是由它所包括的泛音及其相對強弱所決定的。音色 是音的色調,,它不僅僅是一種共鳴好的發(fā)音,,還包括色調的明暗、濃淡,、飄滯與剛柔等等,,它的變化是根據(jù)不同作品的風格和曲情樂意以及演奏者個人感受而變化。
良好的,、多變的基本音色通過練習可以得到,,要多聽名家演奏,,多模仿,模仿的目的是檢驗和校正自已的發(fā)音技術,。當你能很好地控制弓,,并能純熟地調動它,揉弦技術運用得不錯時,,就可以相互配合起來,,尋求到那種滿意的和具有美感的音色。
小 提琴是一件最接近人聲的樂器,,良好的發(fā)音的基本特點是音色圓潤,,富有共鳴,純凈,、均勻,。演奏要富有感染力和藝術情感,必須掌握聲音強弱變化――即音樂力度 變化,。音樂力度變化范圍是廣泛的,,有音響上的強弱、緊張度的不同,、聲音的尖柔等,。何種效果用何種弓段,何處接觸點都是有講究的,。一般先要練習強,、弱、漸 強,、漸弱,、頓和連等弓法。在奏強音時弓弦接觸點應在近琴馬處,,弓速較快,,右手根據(jù)需要加一點外力,應使用自然的重量,,去掉手指人為的強制性壓力,,在奏弱音 時,弓弦接觸點應在近指板處,,弓速較慢,。
左手的手指尖是我們全身最弱的部分,只有用指根關節(jié)來完成指尖提負的任務,,手指尖和琴弦的接觸是由指關節(jié)所產(chǎn)生的作用,。在演奏時盡可能高的把手指和指根關節(jié)抬起來,這樣指尖與琴弦的接觸由指關節(jié)的重量決定,更容易找到音樂中需要的音色,。
綜 上所述,,小提琴演奏方式,各種不同的動作都存在著各自運動的特殊性,,它們都離不開身體各部位的松馳,、自然、平衡這一普遍規(guī)律,。在小提琴演奏過程中的任何一 個局部動作,,都會與身體的其它動作產(chǎn)生關系。如果運用不當,,就妨礙由平衡的動作所取得的流動感,。小提琴演奏技巧是很復雜的一門科學。盲目地練習和不規(guī)范的 練習方法會形成錯誤和不良的條件反射,,會很難糾正,,所以小提琴練習一定要規(guī)范,先掌握一些基本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