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學琴兒童學習鋼琴的動機而言,,以提高素質為目的,不求進度與程度的約占一半以上,。由此可見,,素質教育既是一種時尚,也是一個趨勢,。然而這種“提高素質”的動機,,會被某些家長曲解為“非專業(yè)性”的休閑,甚至是“消費享受式”的學習,,這種“潛意識”很快地“傳播”給準備學琴或正在學琴的孩子,。于是便抱著一種游戲、娛樂的“休閑”心態(tài)進入鋼琴課堂,,很自然地一動手便毛病百出,,因為“心病于先”,“手病”只是“心病”的一種表現,。長此以往,、且不談孩子能達到多高水準的鋼琴程度,就算是提高素質的初衷亦難實現,?;诳赡軙B(yǎng)成孩子散漫、華而不實等不良的作風,,所以,,教師必須有預見地明示學琴的基本要求。即雖是業(yè)余學鋼琴,,不搞專業(yè),,但彈鋼琴的方法不是業(yè)余的,,必須按照規(guī)范正規(guī)的演奏方法去教、去學,,這樣才會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1、家長要讓孩子明白一旦學琴,,則應把練琴當成吃飯,、睡覺一樣必不可少。
2,、每天要安排足夠的,、較穩(wěn)定的時間輔導孩子練琴,同時要養(yǎng)成精力集中的好習慣,。因為精力集中是學習的好品質,,是良好學習習慣和練習的重要標志。
3,、家長對孩子的嚴與愛應把握尺度,。同時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潛移默化的作用,盡可能多學一些基礎音樂知識,。
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
俗語說:萬事開頭難,,學習鋼琴也不例外。一個良好的開端是學業(yè)成功的一半,,此話一點不為過,。它可以避免走彎路或少走彎路,可以避免一些不應有的毛病而成為日后鋼琴學習過程中的障礙,,甚至是難以糾正的壞習慣。
因此,,兒童從剛開始接觸鋼琴時起,,教師就一定要注意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的正確運用,使他們能夠順利地踏入鋼琴學習之門,。五六歲學琴的孩子,,大腦的形象思維比較活躍,邏輯思維尚未發(fā)展,,他們的學習方法主要是模仿性的,,所以教師正確的示范很重要。
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語言特點,,運用生動形象、簡單易懂的兒童語言來教學,,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首先讓孩子們了解鋼琴鍵盤的排列及大概音響,。彈一些小片段讓他們猜猜象什么,引導他們去想象,。孩子們有時會說高音像小鳥,、像蛇,低音像大象,、像老虎等,,這時可以告訴他們鋼琴是富于表現力的??梢员憩F很多東西,,但是沒有扎實的基本功是難以表現很多東西的。如小鳥的鳴叫聲,、大象的抬腿,,沒有靈巧的手指和牢固的手的架子是做不出來的。
當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后,,就可以引導他們進入正規(guī)的訓練,。比如講彈奏手型時,可以用“搭房子”來比喻,,告訴他們,,正確的手型是彈奏的基礎,雙手放在琴鍵上要象搭房子一樣,,房頂(掌關節(jié))拱起來,,手指要像柱子一樣結實才能支撐起房頂,同時虎口要張開留個“門”;講連奏時可以用“走路”來形容,,一只腳(手指)落地,,另一只腳抬起,自然交替,,身體(手腕)跟著往前走,,這樣才能使聲音彈得連貫優(yōu)美;講斷奏時,可以拿拍皮球做比喻,,手腕斷奏像皮球,,皮球(手指尖)落地就彈起來,觸鍵時間短,,有彈性;彈音階像上樓梯,,抬腿(手指)時身體稍前傾,力量往前送,,拇指一定要提前“藏”在掌下,,像小船過橋一樣,同時注意手腕一定要隨著音符的方向走;跳音像雨滴一樣,,樂句的連線,,分句像唱歌的呼吸一樣有“語氣”,,等等。運用這些形象的比喻,,可以充分調動兒童的想象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便于他們模仿,,另外還應讓他們早一些接觸黑鍵,,消除對黑鍵的神秘感和恐懼感。
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和音樂表現力.
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和音樂表現力,,必須從教學開始做起,。在鋼琴教學中,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音樂只能意會,,不能言傳”,。這就是說,僅*言傳只能幫助學生理解到一定程度,,無法完全講清楚,,特別是一些感覺方面的體會,確實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清楚,。
但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是,,如果我們能夠對作品進行比較細致的分析,也將會對學生有一定的啟發(fā),。作曲家通過作品表達其思想感情和豐富的想像力,,而構成作品的一系列創(chuàng)作手段當然就可以成為我們演奏者深入具體地研究對象了。如作品的調性,、旋律,、和聲、織體,、速度,、節(jié)奏、音型,、聲部、音區(qū),、句法,、結構、表情等等,。
研究得越細致越合理,,我們對作曲家的意圖就會理解的更透徹,對演奏的再創(chuàng)造就有了可*的依據,,這樣,,才使我們有可能幫助學生提高演奏的音樂表達能力,。
音樂感覺本身化比較抽象,容易意會,,不易言明,。但它必須通過具體的兩個要素——聲音與節(jié)奏來加以體現。我們不僅可以抽象地對學生進行啟發(fā),,更能用比較具體的方式讓學生聽得到,、抓得住、感覺得到,,學生通過具體的掌握,,逐步得到感覺方面的體會,這樣學生的音樂表達能力就一定會提高,。
其次,,在節(jié)奏方面,教師也應幫助學生掌握好,。如:
1,、速度不合適。一種是速度完全不合適,,快慢錯位,,那么其音樂形象或情感就完全不同,不符合音樂的要求,。另一種是快,、慢基點是對的,但分寸沒掌握好,,或者能力尚未達到,,那么效果也受影響。
2,、節(jié)奏不統(tǒng)一與節(jié)奏不均勻.
在一首作品中,,有些學生無意識地、不知不覺當中將某些段落彈得忽快忽慢,,這很不好,,不能符合作品要求。原因是:一則缺乏節(jié)奏感覺,、某些技術上的大原因;再者就是某些特殊節(jié)奏如三連音,、四連音等相互組合、抓不住基本節(jié)奏造成不統(tǒng)一,、節(jié)奏不均勻主要是因手指技能和觸鍵方面能力不強而造成,。
3、節(jié)奏的松緊.主要是節(jié)奏的自由度。節(jié)奏應該是嚴格準確的,,但決不是機械的,,因為節(jié)奏是表現音樂的重要因素;音樂是傳達人的情感,是具有生命力的,,所以其節(jié)奏也應該是活的,,有時緊,有時松,,像人的脈搏,,隨著情緒變化而有快慢的變化;但它的松緊是依據音樂的自然流露,不能隨心所欲,。音樂的松緊較難把握,,因為音樂是千變萬化的,沒有一個固定的公式,,它更多的是一種感覺的培養(yǎng)和提高,。教師應多示范,邊示范邊指揮,,啟發(fā)學生演奏,,會對學生有所幫助。
另外應鼓勵學生多唱音樂,,唱歌曲,,不排除他們彈唱幼兒園或學校里學會的歌曲。因為歌曲有歌詞,,容易理解,,加之人聲是很具有表現力的“樂器”,很容易體會音樂旋律和音樂的傾象性,,唱出音樂的線條;此時用你那動人的,、富有感情的歌聲,帶動你的手指在琴鍵上“歌唱”,,是容易彈出具有感染力的音樂來的,。若再能多聽名家們的演奏(包括磁帶等)、多聽音樂會,,在這樣的藝術氛圍熏陶下,,再加上科學合理的練琴方法,相信你的音樂表現力會大大提高,。
注意培養(yǎng)兒童學習鋼琴的興趣.
有位先哲曾說過:“興趣是一種魔力,,它可以創(chuàng)造出人間奇跡”。這句話并不夸張,。許多家長、老師對培養(yǎng)兒童學習鋼琴都有這樣的共識:從興趣開始,。興趣表現為積極性和主動性,,興趣使個人對所愛的事物給予優(yōu)先的注意,,并具有時刻向往的心情。前蘇聯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認為,,音樂教育的首要問題在于“怎樣使孩子們對音樂發(fā)生興趣”,。四五歲的孩子開始學彈鋼琴,注意力容易分散,,興趣不易集中,,缺乏穩(wěn)定性。要想使他們適應并習慣于鋼琴教學訓練,,首先必須使他們熱愛鋼琴,,使他們喜歡鋼琴教師,喜歡學琴的環(huán)境,。
其次,,培養(yǎng)兒童學鋼琴的興趣,教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由于每個學生素質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處理方式,,尤其是對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心理采取不同的方法,。人常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教師可以用“表揚加鼓勵”的方式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有成就感,,有自信心。楊振寧博士說:“成功的秘訣是興趣”,。有了興趣就會有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所以說,,興趣的培養(yǎng),對兒童學習鋼琴是尤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