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如其人 ?立品為先
?
? ?書畫清高,首重人品,,品節(jié)既優(yōu),,不但人人重其筆墨,更欽仰其人,。立品之人,,筆墨外自有一種正大光明之概。
?
? ?古人論書云: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是書之法,學者習之,,固當熟之于手,,必先修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書之于手,,如是而為書焉。
?
? ?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品下者,,雖激昂頓挫,,儼然可觀,而縱橫剛暴,,未免流露楮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風節(jié)著者,,代不乏人,,論世者,慕其人,,益重其書,,書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
? ?二,、臨摹入門 ?循序漸進
?
? ?麓臺云:畫不師古,,如夜行無燭,,便無入路。初學不外臨摹,。臨書得其筆意,,摹書得其間架。臨摹既久,,則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變通,。
?
? ?凡臨古人書,須平心耐性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淺嘗輒止,見異思遷,。
?
? ?學書須步趨古人,,勿依傍時人。學古人須得其神骨,,勿圖貌似,。
?
? ?先資政公曰:凡書未成家者,宜日與古帖為緣,,無論何帖,,皆足以范我筆力。
?
? ?初學書類乎本,,緩筆定其形勢,,忙則失其規(guī)矩。
?
? ?臨摹古人不在對臨,,而在神會,,目意所結(jié),一塵不入,,似而不似,,不似而似,不容思議,。
?
? ?自運在服古,,臨古須有我。兩者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
?
? ?三、形神相依 ?意境為重
?
? ?形者,,神之質(zhì)地,;神者,,形之用也。是則形稱其質(zhì),,神音其用,;形之與神,不得相異,。
?
? ?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zhì)次之,,兼之者可紹于古人,。
?
? ?古人作書,于聯(lián)絡處見章法,;于灑落處見意境,。
?
? ?有功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功,,神采不實。
?
? ?氣韻有發(fā)于墨者,,有發(fā)于筆者,,有發(fā)于意者,有發(fā)于無意者,。發(fā)于無意者為上,,發(fā)于意者次之,發(fā)于筆者又次之,,發(fā)于墨者下矣,!
?
? ?四、筆墨技法 ?熟而后巧
?
? ?執(zhí)筆之法,,實指虛拳,。運筆之法,意在筆先,。
?
? ?執(zhí)筆欲緊,,運筆欲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zhí)筆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知執(zhí),。孫過庭有執(zhí),、使,、轉(zhuǎn)、用之法:執(zhí)謂長短深淺,;使謂縱橫牽制,,轉(zhuǎn)謂鉤環(huán)盤紆;用謂點畫向背,。
?
? ?字劃承接處,,第一要輕捷,不著筆墨痕,,如羚羊掛角,。學者功夫精熟,自能心靈手敏,。然便捷須精熟,,轉(zhuǎn)折須暗過,方知折釵股之妙,。暗過處,,又要留處行,行處留,,乃得真訣,。
?
? ?圓筆使轉(zhuǎn)用提,而以頓挫出之,。方筆使轉(zhuǎn)用頓,,而以提絜出之。圓筆用絞,,方筆用翻,,圓筆不絞則痿,方筆不翻則滯,。
?
? ?墨須濃,,筆須健,以健筆用濃墨,,斯作字有力而氣韻浮動,。
?
? ?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潤以取妍,燥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不知也,。
?
? ?五,、筋骨血肉 ?相溶互濟
?
? ?書若人然,,須備筋骨血肉,血濃骨老,,筋藏肉瑩,,加之姿態(tài)奇逸,可謂美也,。
?
? ?凡作書,,無論何體,必須筋骨血肉備具,,筋者鋒之所為,,骨者毫之所為,血者水之所為,,肉者墨之所為,,鋒為筆之情,水為墨之髓,。
?
? ?故其始學得其粗,,未得其精;太緩者滯而無筋,,太急者病而無骨,;損毫側(cè)管,則鈍慢而肉多,;豎筆直鋒,,則干枯而露骨。
?
? ?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
?
? ?今吾臨古人書,,殊不學其形勢,,唯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耳,。吾之所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
? ?六,、結(jié)體章法 ?辯證安排
?
? ?結(jié)體不外分間布白,因體趁勢,避讓排疊,,展促向背諸法,。
?
? ?書以疏為風神,密為老氣,。當疏不疏,反成寒乞,;當密不密,,必至凋疏。
?
? ?作字之體,,須遵正法,。字之形勢,不得上寬下窄,。不宜密,,密則疴瘵纏身;不宜疏,,疏則似溺水禽,;不宜長,長則似死蛇掛樹,;不宜短,,短則似踏死蛤蟆,此乃大忌,,不可不慎,!
?
? ?點者,字之眉目,,橫畫者,,字之肩背,直畫者,,字之體骨,,撇捺者,字之手足,,挑剔者,,字之步履,轉(zhuǎn)摺者,,方圓之法,,懸針者,若垂而復縮,。
?
? ?書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數(shù)字,大如一行及數(shù)行,一幅及數(shù)幅,,皆須有相避相形,,相呼相應之妙。凡書,,筆畫要堅而渾,,體勢要奇而穩(wěn),章法要變而貫,。
?
? ?書體均齊者猶易,,唯大小疏密,短長肥瘦,,悠忽萬變,,而能潛氣內(nèi)轉(zhuǎn),乃稱神境耳,。
?
? ?七,、立姿取勢 ?氣貫神足
?
? ?作字貴有姿,尤貴有勢,。有姿則能醒人眼目,,有勢則能攝人心神。否則味同嚼蠟矣,。譬如美人有色無姿,,則不能動人。
?
? ?姿之于字,,寧失之拙,,勿傷于巧;寧失之丑,,勿傷于媚,。
?
? ?作字以精、氣,、神為主,。落筆處要力量,橫勒處要波折,,轉(zhuǎn)捩處要圓勁,,直下處要提頓,挑趯處要挺拔,,承接處要沉著,,映帶處要含蓄,結(jié)局處要回顧,。
?
? ?寫字要有氣,。氣須從熟得來,,有氣則自有勢。大小長短,,高下欹整,,隨筆所至,自然貫注,,成一片段,。卻著不得絲毫擺布,熟后自知,。
?
? ?遲以取妍,,速以取勁,先必能速,,然后為遲。若素不能速,,而專事遲,,則無神氣;若專事速,,又多失勢,。
?
? ?八、手隨意運 ?意在筆先
?
? ?每欲書字,,喻如下管,,穩(wěn)思審之,方可用筆,。筆者心也,,墨者手也,書者意也,,依此行之,,自然妙矣。
?
? ?意則應言而新,,手隨意運,,筆與手會,故意得諧稱,。
?
? ?用筆在乎虛掌而實指,,緩衄而急送,意在筆前,,字居筆后,,其勢如鳳舞翔鸞,則其妙也,。
?
? ?意在筆先,,實非易事,。窮微測奧,通乎神解,,方到此高妙境地,。夫逐字臨摹,先定位置,,次玩承接,,循其伸縮攢捉,細心體認,,筆不妄下,,胸有成竹,所謂意在筆先也,。
?
? ?意為筆蒙,,則意闌;筆為意拘,,則筆死,。要使我順筆性,筆隨我勢,,兩相得,,則兩相融,而字之妙從此出矣,。
?
? ?澄心定志,,博習專研,字之全形,,宛爾在目,,筆之妙用,悠焉忘思,,自然腕能從臂,,指能從心,瀟灑神飛,,徘徊翰逸,。
?
?
?
? ?九、變化萬千 ?貴在自然
?
? ?凡書通既變,。王變白云體,,歐變右軍體,柳變歐陽體,,永禪師,、褚遂良、顏真卿,、李邕,、虞世南等,,并得書中法,后皆自變其體,,以傳后世,,俱得垂名。
?
? ?學書學畫者,,貴在仿佛大都,,而細微曲折之間,正不妨增減出入,。若只為依樣葫蘆,,則是以紙印紙,雖云一線不差,,少天然生動之趣矣,。
?
? ?費紙敗筆,隨意揮灑,,往往得心應手,。一遇精紙佳筆,整襟危坐,,公然作書,反不免思遏手蒙,。所以然者,,一則破空橫行,孤行己意,,不期工而自工也,;一則刻意求工,局于成見,,不期拙而自拙也,。
?
? ?用筆須要活潑潑地,隨形取象,,在有意無意間,,書成自然,機趣天然,。方是功夫到境,。
?
? ?書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氣立矣,。
?
? ?然欲自然,,先須有意,,始于方整,終于變化,,積習久之,,自有會通處。
?
? ?十,、通曉各體 ?博而后約
?
? ?學書如窮徑,,先宜博涉,而后反約,。
?
? ?楷法與作行草,,用筆一理。作楷不以行草之筆出之,,則全無血脈,;行草不以作楷之筆出之,則全無起訖,??毴谇ⅲ胁蓓毞置?。
?
? ?凡世之所貴,,必貴其難。真書難于飄揚,,草書難于嚴重,,大字難于結(jié)密而無間,小字難于寬綽而有馀,。
?
? ?大字雖大而小,,小字雖小而大,正書須有草意,,草書須有正筆,。
?
? ?真以方正為體,圓奇為用,;草以圓奇為體,,方正為用,正能含奇,,奇不失正,。
?
? ?真以點畫為形質(zhì),使轉(zhuǎn)為性情,;草以點畫為性情,,使轉(zhuǎn)為形質(zhì)。
?
? ?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
?
?
? ?十一,、精研流派 ?廣采眾長
?
? ?吾之術(shù)以能執(zhí)筆,,多見碑為先務,然后辨其流派,,擇其精奇,,惟吾意之所欲,以時臨之,。碑臨旬月,,遍臨百碑,自能釀成一體,,不期其然而自然者,。加之熟巧,申之學問,,已可成家,。
?
? ?書有古學,有今學,。古學者,,晉帖、唐碑也,,所得以帖為多,。今學者,北碑,、漢篆也,所得以碑為主,。
?
? ?北書以骨勝,,南書以韻勝。然北自有北之韻,,南自有南之骨也,。南書溫雅,北書雄健,。
?
? ?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tài)。
?
? ?熟古今之體變,,通源流之分合,,盡得于目,,盡存于心,盡應于手,,如蜂采花,,醞釀之久,變化縱橫,,自有成效,。
?
?
? ?十二、理法兼長 ?力求上乘
?
? ?夫理與法兼長,,則六法兼?zhèn)?,謂之神品,理與筆各盡所長,,亦謂之妙品,。
?
? ?學書之法,考之往言,,參之今論,,無事再喙也。
?
? ?人之于書,,形質(zhì)法度,,端厚平和,參差錯綜,,玲瓏飛逸,,誠能如是,可以語神矣,。
?
? ?筆之執(zhí)使在橫畫,,字之立體在豎畫,氣之舒展在撇捺,,筋之融結(jié)在紐轉(zhuǎn),,脈絡之不斷在絲牽,骨肉之調(diào)停在飽滿,,趣之呈露在鉤點,,光之通明在分布,行間之茂密在流貫,,形勢之錯落在奇正,。
?
? ?視行象體,變貌猶同,,逐勢瞻顏,,高低有趣。分均點畫,遠近相須,;播布研精,,調(diào)和筆墨。鋒纖往來,,疏密相附,,鐵點銀鉤,方圓周整,。起筆下筆,,忖度尋思,引說蹤由,,永傳今古,。
?
?
? ?十三、學識修養(yǎng) ?字外功夫
?
? ?學書一要品高,,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二要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于行間,。
?
? ?學書須要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圣哲之學,書乃可貴,。
?
? ?古人作字,,謂之字畫。畫,,分也,,界也。字畫本自同工,,字貴寫,,畫亦貴寫。以書法透入于畫,,而畫無不妙;以畫法參入于書,,而書無不神,。
?
? ?筆墨之事,天資篤,、學力深,,而胸襟尤要闊大。
?
? ?文章之為用,,必假乎書,,書之為征,,期合乎道;故能發(fā)揮文者,,莫近乎書,。
?
? ?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論人才能,,先文而后墨。
?
?
? ?十四,、莫懈耕耘 ?精益求精
?
? ?學書者,,不可視之為易,不可視之為難,;易則忽而怠心生,,難則畏而止心起矣。
?
? ?凡諸藝業(yè),,未有學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專精耳,。
?
? ?臨池日久,,腕力生風,自能神運入妙,。
?
? ?大要筆圓字方,,傍密間豁,血濃骨老,,筋藏內(nèi)潔,,筆筆造古意,字字有來歷,,日臨名書,,無吝紙筆,功夫精熟,,久自得之,。
?
? ?古之人不虛勞其心力,故其學精而無不至,。
?
? ?書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始之生者,,學力未到,,心手相違也;熟而后生者,不露蹊徑,,不隨世俗,,新意時出,筆底具化工也,。
?
? ?熟則骨力強,,步伐齊,心膽大,,性靈出,。
?
? ?治之己精,益求其精,,一旦豁然貫通焉,,忘情筆墨之間,和調(diào)心乎之用,,不知物我之有間,,體合造化而生成也,而后為能書之至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