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編導以及播音的考生會對藝考當中的即興評述感到畏懼,因為需要臨場發(fā)揮,,而且自己事先準備的不夠充分心里沒底氣,,這里告訴藝考生即興評述要避免的誤區(qū),幫助藝考生在考試當中注意不要犯錯誤,。
?
1,、有述無評有的考生的評述從頭到尾講了一個故事,盡管生動感人,,但是沒有觀點,。
“評述”可以只評不述,但是不能只述不評,,而且要以評為主,。評述前先告訴老師你抽到的是什么題目或用簡潔的一兩句話點出材料的主要內容,,沒有必要詳細地 長篇大論地再復述一遍,不要以為這樣可以拖延時間,,評委老師是在聆聽你的觀點和看法以后才給你分數的,。如有一篇材料介紹香港演員成龍致力慈善事業(yè)因而入選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有的同學估計十分喜愛成龍,,了解過不少有關成龍的資料,,所以在考場上如數家珍地介紹一遍成龍的電影和公益事業(yè),還有同學的評述全是溢美 之詞,,從頭到尾都在大力褒揚成龍,。從這個材料可以提煉的觀點有很多,比如演員的德藝雙馨,、為社會奉獻等,。
2、離題萬里抽到材料后,,首先要看清看懂材料,,抓住材料表達的主要意思,不要以偏概全,。
比如一個材料的標題是:“我國七大水系均造污染,,四分之一連農田灌溉都不行”。結果在同一考場居然有兩個考生都把題目理解成“我國有四分之一的農田連灌 溉都不行,?!痹囅胍幌拢覈侨丝诖髧?,如果農田有四分之一不能灌溉了,,那后果是多么可怕啊!還是這道題,有的考生三分之二的篇幅都在談農業(yè)對我國的重要 性,,而這道題的重點在標題的前面:“七大水系造污染”,,后面舉農業(yè)的例子只是用來說明水污染的程度有多么嚴重。估計是考生由于緊張,,只匆匆瀏覽了材料,,沒 有弄清什么意思就開始構思了。
3,、模式化,、標簽化。
大多學生參加過輔導,,但不要將事先準備充足的內容往上套,,否則常 常偏離題目中心,一旦跑題,,就會得最低檔的分數,,即使語言流暢,、引經據典最多也只能得次低檔的分數。如有一個材料的標題是“殘疾人演出:精彩節(jié)目摻雜 音”,,講的是在殘疾人演出的晚會上,,有的觀眾或者中途離開,或者大聲打電話,,或者交頭接耳,。一位考生大談特談殘疾人自強不息、身殘志不殘,,克服重重困難才 排練出精彩的節(jié)目,,只在最后一句話提到了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僅從標題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到道題的目的是讓考生批評些不講社會公德,,不尊重殘疾人勞動成果的觀 眾,。這位考生可能參加過考前輔導,準備過有關殘疾人自強的內容,,一看題目與殘疾人有關就往上套,,反而偏離了材料中心。又如一道材料的標題為“黃金周天安門 日產垃圾19噸”,,一位考生卻說成“黃金周天安門日產垃圾19萬噸”,,不能不說是粗心大意。還有一位考生抽到的是一則白芳禮老人用畢生積蓄資助失學兒童的 報道,,報道中明明寫著“他含辛茹苦地圓了許多孩子求學夢……”,,可這位考生從頭至尾都在說“白芳禮老奶奶……”,估計是因為太緊張,,囫圇吞棗看了一遍,,結 果鬧了笑話,。
4,、泛泛而談、空洞無物,、語言干巴,。
我們讀書看報,不喜歡會議報道;看電視聽廣播,,不喜歡領導講話,,因 為這些語言往往是籠統(tǒng)的、空泛的,,口號性的,,令人感覺如同嚼蠟,索然無味,。而很多考生一談到社會公德就是這幾句:“有句歌詞唱的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 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獻出一分愛心“……一談到公益活動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比如有位考生抽到的材料標題是:”公交 車上的讓座風波“,講的是一位有座位的小伙子因不肯給老奶奶讓座而和售票員發(fā)生爭執(zhí)的事,。主題很鮮明,,就是談社會公德。實際上越是簡單的題目越是不好說,。 這位考生圍繞公交讓座展開論述,,說了幾句就沒詞兒了,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句”應該講道德“,。其實,,社會公德有很多方面,公交讓座只是其中一個很微小的方面,。 比如我們從小就學過的”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都是道德層面的建設,如果能結合每年9月20日的”公民道德宣傳日“,,談到文明禮儀是調整和規(guī)范人際關系 的一種行為規(guī)則,,人際關系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基礎,那么就能使你的評述更有深度和力度,。給出的材料只是個引子,,起拋磚引玉的作用,就像一根毛線頭交給你,, 怎么編織就看你的功夫了,。不要局限于材料就事論事,要有擴展和縱深挖掘的能力,。
5,、曾經看到過一篇文章《三億兒童無歌唱》,在面試中,,暴露出一個突出的問題是“高中生沒有自己的話說”,,尤其明顯地表現(xiàn)在自我介紹部分。
比如介紹自己的特點時通常這樣說:“我是個愛哭愛笑的女孩”,、“我是個內外兼修的女孩”,、“我性格開朗活潑”、“我喜愛讀書,、聽音樂”,、“我喜歡運 動”……但究竟如何內外兼修,看什么書,聽什么音樂,,為什么喜歡卻只字不提,,每一位考生的自我介紹都是千人一面,大同小異,,套用在任何一位考生身上都可以 使用,,不能給評委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自我介紹就是說出你自己的特點,,范圍很廣泛,,你的興趣愛好、家人同學,、未來理想,、人生格言、獲過哪些獎勵等等,,都可 以作為介紹自己的切入口,。所謂特點就是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是你自己獨有的,,而其他人所不具備的,,讓人聽后能耳目一新,能盡快地認識你了解你,。比如介紹自 己的夢想時通常這樣說:“從小我的夢想就是做一名優(yōu)秀的電視節(jié)目編導”,、“我熱愛導演這個行業(yè)”、“我愛看電影,,愛拿起攝影機拍些自己喜歡的短片”……有 一位考生說:“我從小就喜歡播音主持這個行業(yè)”突然意識到是在編導制作類面試考場,,馬上改口到:“不對不對,是電視編導這個行業(yè)”,,估計是剛參加完播音主 持專業(yè)加試,。既然是從小就夢寐以求的行業(yè),怎么會連名字都說錯呢?況且?guī)浊忌?,都只有這一個愛好么?恐怕這些考生想的是如何取悅評委,,投其所好。其實 完全沒有必要,,說出你的真實想法就好,。
又比如在自我介紹結尾通常會說:“今天我站在這里,,接受各位評委老師的考驗,,希望您給我一個實現(xiàn) 夢想的機會?!?、“希望能進一步到高等院校深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都屬于無用信息,浪費了寶貴的面試時間,。勿庸置疑,,凡是到這里來參加面試的考 生都是對編導制作專業(yè)充滿渴望的,對大學校園充滿憧憬的,,這些不用考生表達,,評委老師已經非常清楚。正因為如此,,評委們才要仔細聆聽,,盡可能地了解你的特 點,以便公平公正地選拔人才,。所以,,一分鐘的自我介紹時間十分寶貴,要充分的提供最有效最有價值的信息,,才能在眾多考生中勝出,。在評述部分,很多考生的開 頭都是:“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結尾都是:“作為一名青少年,我應該從我做 起,,從身邊小事做起……”這樣的結尾固然好,,但是并不適用于所有的評述材料。這些話不是高中生發(fā)自內心的話,,而是從媒體或教科書上學來的?,F(xiàn)在新聞語言正 在朝大眾化發(fā)展,避免使用官話套話,。高中生有自己的生活時代和生活環(huán)境,,應該有屬于自己的語言特點。這個時代本身就是多元的,,給予了高中生很多信息來源,, 如果無論什么內容都在結尾加上這句話,所有的考生都千篇一律,,就失去了考試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