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箏彈奏--左手技法
左手吟按指法的基本要求,,左手在碼子左側弦段上潤飾,、美化和改變右手撥弦音的各種指法,稱為左手吟按指法,。使用吟按指法時,,首先用左手的食中二指或食中名三指自然并攏,手指略有自然彎曲,,以手指的頂端觸弦,,跟著右手撥弦音進行。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
1)左手指尖觸弦,,中指用力較多,,食指(或食名二指)用力次之。 ?
2)左手指尖觸弦部位在碼子左側16-19公分的地方,,高音區(qū)弦長一些,低音區(qū)弦短一些,。 ?
3)左手手指略有自然彎曲(是在吟按指法進行時自然形成的),。手指與手背約成110度角。
?
4)吟按指法一般是隨右手大指的撥弦音移動,,偶爾也隨中指按弦,。某些和音或和弦音的按揉,,則根據需要隨食中二指按弦或每指吟揉一弦。左手隨右手移動的方向,,向外側撥時,,左手偏向左前方;向內側撥弦時,,左手移向靠近身體的方向,。 ?
5)吟按指法的用力是肩部順臂自然傳遞到手,不可單純用手或手腕的力量壓弦,,也不可單純用指力撥弦,,只有在一些個別的技法中,手腕或手指的用力可略多一點,,一般手腕是? ?
6)左手吟按的基本"圖式"是以手指和肩部劃一直線,,以手和臂成彎弓形,各種指法是以這個彎弓形的擺動或搖動為基礎而進行的,。 ?
7)左手大指和小指隨手形自然放置,,大指自然置于食指旁,小指置于各指旁,,可有自然的分離,,不可過翹起或垂下。A,、左手吟按指法
?
1,、 顫音:右手撥弦后,左手的食,、中二指(或食,、中、名三指)立即在該弦的碼外弦段上作十分輕微的上下顫動,,使聲音圓潤柔美,。顫音與后面要講到的揉弦是有區(qū)別 的:顫音僅有輕微起伏的揉動,音波單純,,音高變化甚微,;揉弦顫動起伏大(音高相應變化也大),揉動手法豐富多采,。當掌握了顫音的規(guī)律性后,,在演奏樂曲時, 可自由運用,。
?
2,、揉弦:右手撥弦后,左手的食,、中二指(或食,、中,、三指)在該弦碼外弦段上,做輕快而有規(guī)則地連續(xù)顫動,,使聲音發(fā)出悅耳的音波,。 ?
揉 弦是箏的很富有特色的一種技法。它既不同于拉弦樂器的改變弦長的揉弦,,也不同于某些彈撥樂器的小幅度單指揉弦,。箏的揉弦,有它獨特的手法,,它通過左手一下 一上均勻地揉動,,使發(fā)音弦段改變著弦的張力,并使弦長有所改變,,使發(fā)音弦段發(fā)生一張一弛,、一短一長有規(guī)則的變化,使琴音優(yōu)美,、柔和而流暢,。通過揉弦,加強 了音樂感染力,。不同的揉弦方法又適應了不同的藝術需要,,有些地區(qū)的特有揉弦效果又表現出這些地區(qū)的地方風格。 ?
二,、古箏彈奏的右手指法 一,、關于扎樁古箏的傳統(tǒng)演奏方法,就是用右手撥彈箏弦,,演奏旋律,,左手在碼外弦段上以按顫揉推等手法裝飾旋律的。累世相傳的一首彈箏詩,,以口訣的形式記述了彈箏的技巧,。 ?
名指扎樁四指懸 ?
勾搖剔套輕弄弦
?
須知左手無別法 ?按顫揉推自悠然 ?通常人們把右手指法分為單指指法和組合指法。單指指法,,即用一個手指撥動琴弦的指法,。這類指法有托、劈,、抹,、挑、勾,、剔,、打和摘八種。 ?
組合指法,,即用兩個以上單指指法配合撥弦的方法,。在組合指法中還可分為撮類指法、搖類指法和其它組合指法,。
?
傳 統(tǒng)演奏方法要求右手撥弦的手形是“名指扎樁四指懸”,,扎樁即無名指固扎在前岳山內外,跟著四指的撥弦而移動,。有人比做倒垂的花朵,,也有人比做雞爪形。在演 奏中一般大指與中指保持五個弦距的寬度,,手掌的位置應以保持大指與中指撥弦重心的平衡,,掌心在從大指弦距數起的第二、第三弦距之間,,手不要過于垂直,,以略 偏向右側為宜。
?
扎樁起著支撐的協助其他四指撥弦的作用,。某些“四指懸”的撥弦指法中仍需用無名指的扎樁,,以跟弦支撐 用力。尤其大指的連續(xù)快速撥弦必用無名指的扎樁來支撐,,才能用上勁,。扎樁也不限于在前岳外進行,根據撥弦音色的需要而常常在前岳山內的弦上跟弦扎樁,。隨著 箏演奏技巧的發(fā)展,,已很少使用扎樁了。 ?
三,、右手手指的撥弦方法 ?
右手撥彈箏弦,,以大指、食指和中指為主,,無名指次之,,極少用小指。在重視手指的全面訓練中,,要特別重視大指的撥弦訓練,。在箏曲,主旋律的撥奏主要靠大指來負擔,。 ?
大指撥弦用大關節(jié),。大關節(jié)指的是大指與手掌的根部邊接的關節(jié)。大指用大關節(jié)撥弦容易保持斜下方的觸弦角度,。這種角度,,發(fā)音結實、音色較好。另外,,應注意保持大指與箏弦過于垂直并略向前岳山自然傾斜的位置,。 ?
食指撥弦用小關節(jié)。指的是食指略有彎曲的第一,、第二關節(jié),,以第二關節(jié)的彎曲為主。 ?
觸弦時,,應避免向上扣弦的撥弦方法,,并盡量使大、中二指觸弦的音色接過,。 ?
中指撥弦用大關節(jié),,指的是中指與掌心連接的關節(jié)。中指向里撥弦角度與大指大致相同,,即斜下方的撥弦,。中指與箏弦保持約45度的角度,略向前岳山自然傾斜,。
無名指有時在岳山內扎樁,,有時撥彈箏弦。撥弦時,,一般用小關節(jié),,不觸弦時,自然放松略有抬起,,注意不要碰弦,。
小指在演奏中保持自然放松、略微抬起的狀態(tài),。在某些長琶音中,,有時用小指配合撥弦。 ?
從 低音至高音的撥弦,,要有一個斜線概念,。右手撥弦的位置,在高音區(qū)距前岳山為3.5公分,,在低音區(qū)約7.5公分,,從最低音弦的撥弦點至最高音的撥弦點劃一條 直線(實際是弧線),這條斜線就是右手撥弦的基本位置,。由于樂曲中音色對比的需要也常變換撥弦點的位置,,有時撥弦點在弦的三分之一處或接近前岳山的地方。 ?
箏的演奏技巧十分豐富,。學習時應努力通過科學方法掌握這些技巧,。合理的觸弦角度是發(fā)出良好音色的必要條件,,松弛而富有恰當爆發(fā)力的撥弦是學習各種技巧表現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
四,、古箏調弦的技巧 ?
古箏的調弦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 ?
第 一步,,先把四條有色弦根據標準音叉調準。在21弦S型箏上,,第四,、第九,、第十四,、第十九等四條弦都是帶色的,分別表示為A,、a,、a1、a2等四個音,,也就 是D調的5,、5、5,、5等四個音,。第九弦的a音應與音叉上的標準音a相同,所以首先要把第九弦定成與音叉a一樣的音高,。這樣就可以第九弦a音為標準,,根據 上下八度關系再順序把A、a1,、a2等音弦調準,。
第二步,按照五聲音階先定好5—5這個音區(qū)內的各個音,,再以這個音區(qū)為標準,,根據八度關系從低到高把5—1音區(qū)內各個音調準,然后又從高到低把5—1這音區(qū)的各個音調準,。最后從最低音到最高音,,又從最高音到最低音順著音階往返檢查一遍,直至感到聲音全部正確和諧為止,。 ?
一般情況下,,至此調弦工作就算已完成。但為確保調音更準確,,還可以同時采取和音調弦法,。其做法是:先以5為標準上行五度調好2,再從2下行四度調好6,,從 6上行五度調3,,又從5上行八度調好5,,再從5下行五度調好1。至此5—5一組音就全部調好了,。最后以這組音為標準,,根據八度關系把其他各組音全部調準。
如 果古箏上定的音不是D調而是G調,,此時第九弦a就是G調的2,,調弦時仍用此音為基音下行五度定好5音,從5音上行八度定好5音,,又從5音下行五度定好1 音,,再從2 音下行四度定好6音,從6音上行五度定好3音,。至此從5到5一組就全部調好了,,再用這組音為標準按上下八度關系定好其他所以的音。
?
總之,,調弦時先要根據音叉好A,、a、a1,、a2等四條弦,,再以第九弦a音為基音,按上下行四度,、五度或八度定好其他各音,,如此調弦就能做到又快又準。
?
?